为弘扬尊师重教风尚,凝聚育人智慧,推动学院教学、科研、双创工作协同发展,近日,扬州职业技术大学生物与化工工程学院特别举办教师节经验交流分享会,邀请园林园艺学院胡秋倩博士、土木学院辅导员张双双老师、管理学院院长杨剑钧教授、双创学院马艳伟科长四位优秀教育工作者,围绕基金项目的申请、职规赛、教材建设、双创比赛备赛四大主题分享宝贵经验,学院全体教职工、部分学生代表同时在瘦西湖和高邮湖两地,线上线下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由学院党总支杨书记主持,现场暖意融融,干货满满,尽显师者风采与育人情怀。
首先,园林园艺学院胡秋倩博士分享了自己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资助的成功经验,她以自己的科研项目“高温胁迫下水稻花药绒毡层降解的生理机制及其调控”为例,从开通基金申报资格、文献调研与选题、项目书的撰写与修改几个维度,展开了详细分享。在选题方面,胡博士强调 “选题是申报成功的核心”,建议老师们紧密结合国家战略需求与学科前沿方向,立足自身研究基础,寻找 “小而精、新而实” 的研究切入点,同时注重选题的创新性与可行性,避免盲目跟风或脱离实际;在申报书撰写环节,她针对申报书中的 “研究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创新点” 等核心模块,结合实例讲解撰写技巧,提醒大家要注重逻辑连贯、重点突出,用精准的语言呈现研究价值,避免 “假大空” 表述;在研究方案设计上,胡博士建议从 “可行性、创新性、严谨性” 三个角度出发,细化研究步骤,明确技术难点与解决思路,让评审专家看到研究的可操作性。
接着,土木学院辅导员张双双老师分享了自己带领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并取得全国第三名的成功经验。张老师先介绍了职规赛赛程,然后从选题挖掘、材料打磨重点、得分重点、学生选择、教师团队组建、校院赋能几方面,展开深度分享。张老师指出 “精准匹配学生特质与行业需求是关键”,详细讲解如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方向、个人兴趣与职业目标,筛选出兼具创新性与可行性的规划主题,避免 “泛泛而谈” 或 “脱离实际”;在方案设计环节,她重点解析了职业规划书的撰写逻辑,强调需围绕 “自我认知、职业环境分析、目标确立、路径规划、行动计划、评估调整” 六大模块,用数据支撑观点、用案例丰富内容,同时注重方案的个性化与落地性,让评审专家看到学生规划的 “清晰性” 与 “可实现性”;谈及选手培养,张老师分享了 “分层指导、精准赋能” 的方法,从语言表达、台风塑造到压力应对,通过 “模拟演练+ 针对性点评” 的模式,帮助学生逐步提升综合素养,克服赛场紧张情绪。
随后,管理学院院长杨剑钧教授以“高质量职业教育(财经类教材建设)” 为主题开展交流分享,杨剑钧教授长期深耕职业教育领域,在财经类专业建设、教材开发与课程设计方面拥有深厚的理论积淀与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多项省级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项目,主编的多本财经类教材被列为国家级规划教材,其研究成果为职业院校教材建设提供了重要参考。杨剑钧教授结合自身主编教材的经历,分享了教材编写的实战技巧,包括选题论证、框架设计、案例筛选及出版社沟通等环节的注意事项。他特别强调,教材编写需 “以学生为中心”,既要保证知识的系统性与严谨性,又要兼顾学生的认知规律与职业发展需求,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贴近实际的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最后,双创学院马艳伟科长以“以赛赋能,教研共生”为主题,开展交流分享。马艳伟科长长期深耕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领域,在双创赛事组织、项目孵化、师资培训及教研融合方面拥有丰富经验。分享环节中,马艳伟科长围绕 “以赛赋能,教研共生” 的核心主题,结合自身多年双创教育实践,从 “赛事价值重构、教研融合路径、实践落地技巧” 三个维度展开深度讲解。在 “赛事价值重构” 方面,他指出,双创赛事并非单纯的 “竞技比拼”,而是 “检验教学成果、反哺教学改革、激发科研灵感” 的重要载体 —— 通过赛事,既能让学生将专业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也能让教师发现教学中的薄弱环节,为课程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创新提供方向;同时,赛事中涌现的优秀项目,还可成为教师科研选题的重要来源,实现 “以赛促研” 的良性循环。
此次教师节经验交流分享会,不仅是一场 “育人智慧的盛宴”,更是一次 “师者初心的传承”。通过四位优秀教育工作者的经验传递,扬州职业技术大学生物与化工工程学院进一步凝聚了育人共识,为后续教学、科研、双创工作协同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教师节献上了一份兼具意义与温度的 “育人答卷”。